top of page

夢專訪: 留住消失的香港 寫生畫家:昨日畫的招牌今日已被拆

攝影:邱梓彬、陳文樺

剪接:邱梓彬

撰文:黃展豪



清拆與重建,讓城市蛻變,同時破壞社區的關係。畫家趙綺婷愛於舊區寫生,記錄事過境遷前的一刻,但亦惋惜人情味不再。社區、街坊、畫家自己,三者合力完成每一幅寫生畫作。


不斷消失的舊區


「曾經在旺角金魚街繪畫唐樓外牆懸掛的霓虹招牌,下星期再來,有招牌已經被拆掉了。」趙綺婷Elaine是一名畫家,最愛街頭寫生,畫一個轉變中的香港,記一個又一個快被人忘掉的社區,「當時心情很複雜,一方面記錄了消失前一刻,另一方面重臨舊地,已經事過境遷。」


亂中有序的舊區街頭,是香港維港以外的城市形象,清拆重建後的街區雖然光潔整齊,但冷冰冰的水泥與玻璃窗沒有歷史和文化的味道,年輕人近年愈來愈喜歡在舊區尋找香港真正的內涵,同時挖掘自己的根。簇新的事物如果是一種蛻變,擁抱熟悉的舊事物則讓我們感到溫暖。


深水埗伯伯趕走康文署職員


Elaine還記得第一次帶人到深水埗基隆街教寫生,坐在小公園繪畫,吸引街坊圍觀,但不一會兒就出現麻煩,「突然康文署的職員走過來,說在那兒畫畫要事先向康文署申請。」在一個甚麼都要申請、行政部門愛用「規定」跟市民講規矩的香港,街頭藝術彷彿是一種不當行為。雖然規矩無情,但人間有愛,有云仗義每多屠狗輩,街坊你一言我一語,竟然群情汹湧起來,「被人趕走時都有點害怕,但深水埗伯伯對說康文署職員說我們只是畫畫而已,不應該趕走我們,政府反而應該支持藝術家。康文署職員因為他們一人一句,迫於無奈,就這樣離開了。」「我們事後到康文署管理的地方畫畫都會事先申請,今日看回這件事覺得很窩心,原以為深水埗伯伯都是很兇惡和冷漠。」


舊區之所以有一種溫度,是因為街坊間存在鄰里關係。Elaine每次寫生,最想捕捉的是對社區的感覺,人物風景,一草一木,都反映社區的內涵,給她靈感,「其實自己挺享受寫生的時候有人跟我說話,有些人會講他的人生故事,又有些人會分享他買了甚麼菜等等。」


繪畫過程中與自己溝通




記者相約她到港島西石塘咀山道天橋底,繪畫穿越兩旁大廈的行車天橋底。這幀城市景觀像反映香港繁忙而密集外,還見到為了交通效率而不惜闢出天馬行空的膽量。「我深深被這條天橋的超現實感覺打動了,我乘車在橋上經過時,都有感坐上過山車,我今天終於可以把這種科幻的感覺表現在畫紙上。」Elaine撐起畫架,揮筆繪畫水彩寫生,「由構圖開始畫家已經開始篩選景物,你想把焦點放在哪裏?在哪兒加插主角和的士?畫家需要構造一個故事。」


媽媽本身是一名藝術家,小時候已經執起畫筆的Elaine,每次畫畫都會有一種平靜的感覺,「小時候脾氣不好,惟獨繪畫可以讓我靜下來,可以十小時不休息去畫。我試過打遊戲機,但反而令我精神繃緊。」繪畫是藝術,藝術反映畫家的內心,沒有對錯之分;對內尋找自己,對外產生共鳴,從來就是藝術的本質和目的,「思考用甚麼顏色的畫筆,何處落筆,這是一個很好質素的個人溝通時間。」


Elaine每一幅寫生,都是由社區、街坊,加上她自己的畫筆來完成,「寫生的時候街坊會聚集起來重新欣賞這裏的景色,平時行色匆匆的人都停下來,用手機拍下一個每日都看見的尋常街景。」讓人們重新在畫中尋回對社區的感覺,是她藝術以外的目標。


Source: https://www1.orangenews.hk/whydowedream/38407.jhtm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